昨日,“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2)·微山湖奖”在京举行颁奖典礼,获奖作者之一、德国作家米夏埃尔·库普夫米勒专程赴京领奖。其获奖小说是《阳光下的日子》。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共同主办,自2002年开始,至今已是第11届。
今年7部作品获奖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的评选范围几乎涵盖了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奖项的获奖作家,也涵盖了众多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优秀文学作品,至今已颁给20个国家的69部优秀作品。如2007年得主包括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他9个月后便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008年得主之一大江健三郎亦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0年,美国作家科伦·麦凯恩凭借《转吧,这伟大的世界》得奖三天之后,便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今年获奖的分别为米夏埃尔·库普夫米勒(德国)的《阳光下的日子》、弗拉基米尔·索罗金(俄罗斯)的《暴风雪》、哈维尔·莫罗(西班牙)的《帝国之王》、莉迪亚·米列特(美国)的《鬼火》、格雷厄姆·斯威夫特(英国)的《唯愿你在此》、谢什婷·埃克曼(瑞典)的《骗局的辉煌落幕》以及安娜-杜芬妮·朱利安(法国)的《沙滩上的小脚印》。除颁奖典礼之外,人民文学出版社还会将其收入“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丛书并出版。
库普夫米勒正恶补莫言
德国作家米夏埃尔·库普夫米勒专程赴京领奖,并将在中国展开一系列活动。不仅将与中国批评家对话,也将与德语文学家研讨,在本月17、18日,还将在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举办两场朗诵会,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库普夫米勒1961年出生于慕尼黑,曾在图灵根、维也纳和柏林学习德国文学,曾担任自由记者。2000年,他发表了第一篇小说《Hampel的逃遁》,2003年发表了《饥渴》,2008年是《给所有人的消息》。此次的获奖作品《阳光下的日子》是他的第四部小说。
《阳光下的日子》以卡夫卡的真实故事为题材。卡夫卡去世一年前在波罗的海海滨疗养时,结识了年轻的厨娘多拉。这段相互扶持、相依为命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得到家庭的承认,也未能延续作家的生命。
评委会对小说的评语为:《阳光下的日子》描写的是一个回肠荡气、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作者一反众所周知的卡夫卡神话,把这个向来被描写和阐释为分裂者和绝望者的文学大师表现为一个向往爱情、追求幸福的人。小说以无比细腻的感知、潺潺流水般的叙述和冷静凝练的语言,透过不断变换的主人公内在视角,在共鸣与距离之间实现了令人赞叹的平衡,勾画出了一幅全新的、启人深思的卡夫卡形象。
库普夫米勒昨日表示,他十几岁就读卡夫卡作品,卡夫卡从来不是一个扭曲的、绝望的、分裂的人。写作这篇小说,也是为了扭转公众对卡夫卡的印象。“卡夫卡现实里有他轻松简单的一面,并不是在遇到多拉之后才变成这样。希望大家对卡夫卡本人有新的了解。卡夫卡和所有人一样,是一个在等待的、满怀希望的人。”库普夫米勒表示,他对中国文学以及中国读者所知甚少,目前还在学习当中。“我正在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印象非常深刻,还将继续关注其他的中国文学。”库普夫米勒说。
作者:许荻晔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