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彼得·杰克逊导演的奇幻大片《霍比特人》今天上映之际,全球畅销75年的电影同名原著小说全新中文版也在今天由世纪文景出版,并在书中收入了作者J.R.R.托尔金的手绘插图。
遵循托尔金的翻译指导
《霍比特人》首版于1937年,至今已被翻译成64种语言,销售超过1亿册。在《霍比特人》出版17年后,其续作《魔戒》才出版。《霍比特人》的故事主角比尔博,一个热爱安逸生活的霍比特人,在某一个早晨,因巫师甘道夫的到来而被打破了生活的宁静。“越过冰冷而又雾蒙蒙的大山,在那深深的地下洞穴已有千年……”吟着古老的歌谣,十三个矮人将比尔博拽进冒险远行的队伍。在这趟“意外之旅”之中,与世无争的比尔博在山底洞穴中发现了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戒指——魔戒。在托尔金设置的时代背景里,这个故事发生在精灵强盛的时代之后、人类统治的时代之前。
《霍比特人》的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吴刚说:“75年来,一代代读者发现,比尔博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徘徊在懦弱与勇敢之间。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英雄,或许只是没有等到我们的甘道夫而已。”
除了和电影上映同步上市的书籍《霍比特人》,世纪文景已经获得托尔金全系列作品简体中文版版权,并均将推出全新译本。在文景版的全新译本体系当中,一个全新的译名系统也即将浮出水面。托尔金生前曾经留下专为翻译者提供建议的《〈魔戒〉名称指南》(Guide to the Name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对翻译文中各种专名提供了翻译原则的指导,对于大量的名称究竟应该选择音译还是意译,也提出过明确具体的意见。世纪文景版的译名体系,正是以托尔金原始意见为原则的一次全新整理和重译。出版方与华纳兄弟公司还在今年达成协议,即将上映的《霍比特人》中文字幕将采用中国出版方的译法。
为迎接小说版和电影版《霍比特人》的同时上市,世纪文景从今天起联合全国几十家书店营造“霍比特人”主题圣诞,其中包括上海的上海书城、博库书城和大众书局等。
创立一个神话体系
英国作家J.R.R.托尔金(1892-1973)创作了畅销至今的《霍比特人》和《魔戒》,彼得·杰克逊的《魔戒》电影三部曲也已经成为过去10年最成功的魔幻电影。托尔金是一位天才的语言学家,牛津大学默顿学院英国语言与文学教授,在1919-1920年曾任牛津英语词典(OED)的编委。因为《霍比特人》和《魔戒》以及他所创造的中洲世界,托尔金被誉为“现代奇幻文学之父”,这不仅意味着他是这一门类的思想源头——比如罗琳、乔治·马丁、斯蒂芬·金等都深受托尔金的影响,更因为他的创作将奇幻文学这一门类,从关于龙和魔法的类型故事中擢拔出来。
奇幻小说的古老源头是神话故事,如古希腊罗马神话,荷马的《奥德赛》,北欧神话《萨迦》,日耳曼史诗《贝奥武夫》;近者如中世纪骑士文学,比如《亚瑟王传奇》。深谙古典神话体系的托尔金满怀雄心壮志,他不是要写作一个传奇故事,或者一部史诗,他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建立一个属于英语世界的神话体系。在托尔金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整理出十二卷本的《中洲历史》以及《精灵宝钻》、《胡林的子女》等集中篇幅于这一宇宙中某一特定纪元时期的作品,原来在《霍比特人》《魔戒》当中随笔带过的一草一木一歌一叹,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篇篇故事与传奇在背后支撑。
在《霍比特人》和《魔戒》里,托尔金以瑰丽的想像和精深的语言,以一己之力建立了一个英语世界的全新神话体系:发生在阿尔达(Arda)这片虚构的瑰丽世界里可歌可泣的史诗与传奇故事。托尔金通过数以万计的笺释为阿尔达世界塑造了完整而传承有序的编年历史,壮阔而富于细节的地理面貌,精确而各司其职的神明系统;而《霍比特人》与《魔戒》的故事,就发生在处于第三纪元晚期时的阿尔达世界的中洲里。这里的精灵、人类、霍比特人、矮人、恩特树人等诸多种族,以及他们的语言、传统、生活风俗,相互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J.K.罗琳说:“《哈利·波特》写到最后一卷时,我仍然坚持认为自己不会超越托尔金,他的作品里有全新的语言和神话,而我的魔幻世界里没有这些东西。”《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马丁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去追赶托尔金,他是真正的大师。”
作者:石剑峰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