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贝多芬诞辰日聆听灵魂颤音
2012.12.17
分享到:
  昨晚,历史悠久、蜚声国际乐坛的美国茱莉亚四重奏组时隔13年重访沪上,在该团史上首位华裔成员林以信的带领下,献艺上海音乐厅。3首曲目全部来自弦乐四重奏体裁黄金时代两位顶尖大师的晚期创作。“晚期”不仅意味着作曲家艺术创造力的极致提炼,而且往往营造出一个洗尽铅华、滤去尘嚣、卓拔于世的精神境界。要重现这种境界,演奏者不得有半点急于炫示或刻意雕琢的杂念,而需以几近禁欲般的控制力传达出这人生箴言的深意。
  莫扎特《D大调四重奏》(K.575)堪称四重奏“谈话”原则的绝佳体现,尤其是作曲家赋予大提琴这位四重奏中向来“寡言的老者”以雄辩的话语能力,令其多次在高音区发表富于磁性魅力的大段宣讲,由此充分满足了4个声部平等交流、共同参与音乐编织的体裁要求。于是,我们可以听到主要主题材料自由穿梭于各个声部之间,4位“谈话者”的角色、地位、立场变换自如。茱莉亚四重奏总体发挥出色,音色纯美干净,恰当地展现出莫扎特晚期风格清澄、雅致、祥和的特质,但整体速度偏慢,略嫌矜持,缺了些灵动,多了份“老态”。
  如果说莫扎特的晚期是日臻化境的锤炼和提升的话,那么贝多芬的晚期则具有某种断裂性和孤立感:与其中期风格迥然相异,与同时代潮流格格不入,对浪漫派创作影响甚微。这种遗世独立的姿态集中体现在贝多芬的最后6首四重奏上。本场音乐会的另外两首曲目就来自这座音乐史上著名的“孤岛”。《降E大调四重奏》(Op.127)通常被视为贝多芬晚期四重奏中最“正常”的一首,但已经具备了这些作品的诸多主要特点。茱莉亚四重奏的表演引人入胜,在对位线条的绵延中勾勒出清晰的层次和丰富的表情,在变化多端的节奏律动中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那别有意趣的睿智幽默、欲言又止的口吻、质朴憨直的民间舞蹈也得到恰如其分地凸显。美中不足的是第三乐章有些拘谨,大提琴在个别段落表现欠佳。
  相比之下,《F大调四重奏》(Op.135)在某些方面更具晚期气象,尤其是第三乐章,极尽宁谧安详,富有深刻的追思意味和内省品格。茱莉亚四重奏对音色、力度和气息的控制细致入微,配合默契,将听者包裹在那超越尘世的精神场域中。而在末乐章,作曲家以欢欣的情绪、玩笑的口吻和纯朴近于童稚的曲调回应开头严峻的终极拷问——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参透世事、举重若轻的超然智慧,而这智慧在贝多芬诞辰242周年这一天,经过茱莉亚四重奏的精湛诠释通达于听者的内心,震颤着我们的灵魂。
 
                                      作者:刘丹霓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