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松,1971年创办《汉声》杂志。台湾出版人,设计师,中古乡土文化遗产积极的抢救者,《中国童话》(《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的主编。2006年,《汉声》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给内行看的最佳出版物”,也是在同年,黄永松被冯骥才基金会授予“中国民间守望者奖”荣誉称号。
《中国童话》是台湾汉声享誉全球的世纪经典版本,整套书36本,共包含362个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和843幅经典细腻的传统美术配图。本书不仅以故事吸引孩子,每一幅插图也饱浸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孩子能在阅读精彩故事之际,同时习得中华传统美术的精髓。《中国童话》出版之时,获得台湾最高出版奖――金鼎奖,更是接连斩获“新加坡最佳图书”“最佳图书美术设计”奖。
日前,由台湾《汉声》杂志出版的经典童书《中国童话》,于其出版三十周年之际首次由读客图书引进大陆,并更名为《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汉声》创始人、《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的主编黄永松向本报记者透露了其主编《中国童话》(《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的初衷与经历。
一说起童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格林童话、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这些是充斥在儿童图书榜单的国外童话书。无疑,外国童话在图书市场上反客为主、独领风骚。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没有童话吗?
“我觉得不对,童话也好,神话也罢,中国都有,只是缺少人整理,”在问及这个问题时,《中国童话》主编黄永松说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多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只是无人整理。我们随便走进一所庙宇,即使是小小的檐下斗拱,也画着八个故事画,更不必说那些壁画、浮雕和诗文里藏着的民间传奇和历史故事了。”黄永松还谈及当初编写《中国童话》的初衷,就是觉得应该我们的文化被西化得太严重了,应该对失根于自身的文化沃土加以重视:“1970年至1980年,台湾地区正处在激烈的西化过程中,新生一代的孩子多半阅读翻印自欧美、日本的儿童书籍,很少能看到图文优美的中国读物。孩子们只认识德国的白雪公主、美国的米老鼠、日本的无敌铁金刚……如此失根于自身的文化沃土,无怪乎民族意识一代比一代低落了。这令我们十分忧心。甚至我们自己搜肠刮肚给孩子讲故事,最后却发现,记忆中的故事怎么都是西方的?这种情况使我意识到,我们被西化得太严重了。在经济起飞的浪潮中,首当其害的便是儿童的精神生活。”他们想力所能及补充中国儿童的精神生活,想方设法收集与整理中国童话。
黄永松回忆说:民国初年,北大顾颉刚教授、钟敬文教授和中山大学的教授一起,从民间采集很多优秀的传统故事,为传统文化保留下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五十年后的1981年,台湾汉声出版社在北大、中大前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民间,上山下乡,遍访民间故事传人,形成本书最初的故事库。在采集而来的故事的基础上,在不失原有主题和 趣味的状态下,改写成为完整、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故事。
黄永松介绍说,在编写的过程中,汉声编辑会到游乐场边邀请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来听讲,以“听到故事开头的小朋友舍不得离开去玩皮球,一定要听完才罢休”为标准,最后才完成定稿。所以中国童话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迅速地让孩子入迷,沉浸在传统民间故事瑰丽的想象力之中。据了解,《中国童话》陪伴着台湾70后、80后、90后直至现在00后的成长。黄永松说:“给启蒙阶段的孩子讲好故事,就是他生命的形塑。不论汉声《中国童话》简体版将来在中国是否能有格林童话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但我相信,它是一个起步,也经由这样的工作,帮助孩子稳定扎下深厚的根基,使中国的传统香火绵延。”
作者:潘小娴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