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会在阅读一些国外经典名著时注意翻译者的名字,这个群体就像电影的配音一样,永远居于幕后。对于他们的工作和得到的报酬,我们也知之甚少,但就在最近,一件在翻译界很火的事件让大家吃了一惊――原来,有人翻译一千字可以得到1200元的稿酬,而大多数翻译者却只能拿到千字60元。
本月初,80后翻译作者李继宏推出了4本译作,其中包括市面上已经拥有几十个版本的《小王子》《老人与海》等。同时,他在博客上高调抨击当下的出版翻译市场:“市面上已经有那么多名著译本,如果你认为你翻译或者出版的并非最好,那么你出来干什么呢?我拒绝你们给我开出的不能让我接受的稿酬,我拒绝像你们那样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多么有理想的出版人,却长时间拖欠译者的稿酬,隐瞒作者的版税,我拒绝像你们那样,呼天抢地地说翻译稿酬太低,转头又像狗一样,求出版社给你们书翻译。”
李继宏称,他这次翻译的新版经典名著,预付金加上印数稿酬,折合起来,相当于千字1200元,是市面上同行的千字60元标准的20倍。
这相差也太大了吧。翻译文学作品真的只能拿到千字60元吗?而李继宏千字1200元的稿酬又可信吗?
翻译报酬标准十几年没变过
专职的译者月收入可能不到2000元
千字几十元的稿酬在翻译界的确长期存在着。
南京大学翻译系硕士毕业,曾在浙江省翻译协会工作过三年的文学编辑郭贤路翻开国家版权局颁布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说道:“上面写得很清楚,翻译作品每千字,译者可以拿到20―80元。这个规定是1999年颁发的,十几年来标准都没有变过。”
冯涛证实了这一点,他是上海译文社的文学编辑,同时也翻译外文作品,他说:“无论新手还是老手,我们能给出的稿酬相差不大,都是千字60―80元左右。另外会有一个印数稿酬,但这部分跟销量挂钩,只有达到很高的数字,才能体现出优势。”
千字60元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翻译家施康强在早前发表的《文学翻译:后傅雷时代》一文中称,著名翻译家傅雷当年以稿费为惟一收入来源,日译千字就足以保证他过相当优裕的生活,在傅雷的相关著作上,曾提及“五六十年代译书,千字得二十余钱……全家犹有肉吃。”而和傅雷同样的工作,到了现在,却只能月收入不足2000元,施康强是这样算的:一个熟练的译者正常情况下一天能翻译1500字,按照千字60元,一个月收入为1980元。
44岁的常文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他眼里,做专职文学翻译,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从2003年到2008年,我没有出去工作,除了翻译还是翻译,这么单纯的翻译状态在当时恐怕也是极少见的。一开始以为靠这个真能养活自己。当时的稿费是千字55―65元,完全入不敷出,生活越来越拮据,到2008年我的孩子出生,连买尿不湿都困难了。我实在扛不住家庭压力,只能出去找工作。”常文祺后来进了政府系统做文化工作,“没这个精力了,可能等有时间还会再提笔翻译吧。”
李继宏表示他也有过这个问题,“我当年翻译《追风筝的人》,总共就拿到一万五千元稿费,这本书畅销百万册,卖得再好都跟我无关。如此不合理的稿酬怎么养活自己,谁有心思继续翻译?”
许多人做文学翻译都是业余爱好
稿费没法比,平时写个专栏都有七八百元
像常文祺这样的人已经很少。郭贤路提供了一个数据:“中国翻译协会网站公布过数据,目前真正专职从事文学翻译的人员占翻译总人群的1%都不到。想光靠这个吃饭几乎是不可能的。”郭贤路自己就可以证明:“和针对商业、科技、工程项目等领域的非文学翻译动辄千字数百元、上千元的稿酬相比,文学翻译的稿酬差别太大,而同声传译收入还要高。所以,我们班专业出身的翻译硕士,除了我之外,都没有选择走文学道路。”
对很多人来讲,翻译文学作品只能是副业。因为有文学编辑的工作,冯涛翻译外文作品就很挑:“畅销书我不译,真正喜欢的我才会动手。”在他眼里,翻译是出版工作之余怡情的最好方式:“其实现在喜欢兼职做文学翻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虽然收入不能跟付出成正比,但能获得的成就感远远高于别的翻译工种,毕竟是一部出版的完整作品。”
和冯涛一样,btr也是因为对外国文艺的热爱而进入翻译圈的。btr目前是文学杂志《天南》双月刊的编辑,2006年翻译保罗·奥斯特的《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时,还是阿迪达斯公司的一名会计,边当小白领边翻译。“我差不多拿到稿酬是70元每千字吧,第一部译作出来后,也有人开价千字130到140元找我约稿,但我几乎没有接。这个稿费怎么说呢?不好比,有时候写个专栏都有七八百元。其实我做翻译只是因为自己喜欢保罗·奥斯特,还有当平时写作的语言训练,就跟做游戏一样,英文翻过来意思是明白无误的,但更多的是要中文润色,白话文的文法是很自由的,不像英文有那么多规矩。这对提高写作是有帮助的。”
小语种翻译可以拿到千字150元
绘本翻译有可能拿到千字千元
文学翻译有没有可能突破千字60―80元的稿酬,甚至达到李继宏所说的千字1200元的收入呢?
浙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曹洁对千字千元的稿酬有着明显的质疑:“那是不可能的!像我们给小语种的翻译可能会高一些,但没有夸张到这个程度。”
北京大学老师,西班牙作家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文译者范晔拿到的稿酬是千字150元,整部作品翻译下来收入3万元左右,他说:“可能是小语种的缘故,给我会高一些。其实译者的稿酬全世界都不会高的,我看到马尔克斯自传里有写到,他的英译本翻译者乔治·拉巴萨拿的也是一次性稿费,当时乔治看到《百年孤独》卖到脱销的新闻既开心,又有点怅然,因为仔细想想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其实稿酬计算的方法也不是一棍子打死的。”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郭国良,因翻译了伊恩·麦克尤恩、唐·德里罗等众多名家作品在翻译圈内小有名气,他翻译麦克尤恩的《赎罪》拿到了5万多元:“2005年出版,我拿了15000元左右的稿费,后来在杂志连载又拿到一笔,版权到期后重印出版社又付了我一次,总共加起来有5万多。”
千字千元的翻译稿酬也是有的,被称为村上春树御用翻译家的林少华就曾拿到这样的稿酬:“之前有家出版社拿了本日语绘本让我翻译,开出的稿酬是千字千元。”不过,他对李继宏千字1200元的稿酬还是很怀疑:“真的吗?反正我从来没有拿过这么高的稿费。注意,我说的千字千元的价格是绘本,长篇小说我想都没有想过有这么高。”
出版社:作品再好跟译者也没关系
翻译者:文学翻译中文能力比外语更重要
对于千字上千元的稿酬,出版社并不认同。曹洁认为译者并没有那么重要:“一本作品再畅销,跟译者也是没关系的,那是作者的啊。”
林少华明显有不同意见,已经翻译了70多部文学作品的他用“呕心沥血”来形容这个行业的工作:“文学翻译要字斟句酌,连每个标点都要精心考虑的。有人误解说这是一件手艺活,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艺术悟性、文学修养,不是光懂外语就能做的,中文能力比外语更重要。所以从这个层面讲,我们的翻译稿酬实在太低了,低得离谱。”对于李继宏所称的千字1200元稿酬,他乐见其成:“有这个先例,我当然高兴啊,感觉一直被边缘的翻译也受重视了。这个影响应该会波及到我头上啊。”
99读书人公司的资深编辑彭伦则从出版商的利润方面分析文学翻译千字千元的高稿酬:“不是不可能啊。提高译者稿酬,也是增加商业竞争力的途径。尤其是公版书,缺少了付给原作者版税的环节,当然可以多付一些给译者。其实每个出版社根据自己的情况,都会适当调整稿酬标准,并不是你们知道的千字60―80元一刀切。选对译者非常关键,不然就是对读者很不负责任的投资行为。其实很多时候外界只听到译者的抱怨,说稿费太低,却没有关注出版社的利润空间,书价那么低,翻译稿酬的空间在哪里?像我们民营出版社,光买个书号都要比普通出版社多付一万。”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