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芭蕾舞剧《吉赛尔》是舞蹈编导让·科拉利、朱尔·佩罗以及法国作曲家阿道夫·亚当创作于1841年的法国芭蕾舞剧,该剧取材于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所作的《妖精的故事》。在这个古老的德国传说中,喜爱跳舞的少女在婚前被情人离弃,屈死到达冥界后,通常都会变成舞蹈幽灵“维丽”,为了复仇,她们常常会在半夜时分头戴花环、身披白色礼服,将误入森林、山谷、坟场的青年围住,并让其一直跳舞直至疲惫而亡。
4月12日至13日,新西兰国宝级艺术团体——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将携全新版芭蕾舞剧《吉赛尔》登陆东方艺术中心,讲述一场“缘起于谎言、升华于生死”的爱情故事。
戏剧表演与舞蹈技巧并重
1841年6月28日,由卡·格丽希、鲁西欧·彼季帕主演的二幕芭蕾舞剧《吉赛尔》首演于法国巴黎歌剧院,首演当日便轰动法国舞蹈界,并迅速将影响力波及全欧洲。这部交织人世与幽冥两界的舞剧讲述了天真纯朴的农场姑娘吉赛尔,爱上了逃避订婚、伪装成农夫的贵族青年阿尔伯特,在获知阿尔伯特的真正身份后,吉赛尔心碎而亡。无比痛悔的阿尔伯特来到吉赛尔墓前倾诉心曲,幽灵们欲置其于死地。最终,吉赛尔从鬼王米尔达手中将阿尔伯特救出,与其阴阳两隔。无论是音乐构思、足尖语汇,还是戏剧结构、舞蹈编排,《吉赛尔》都达到了当时舞剧发展的新高度。人们对《吉赛尔》的评价甚至超出了浪漫主义芭蕾开山之作《仙女》,并为其送上“芭蕾之冠”——浪漫芭蕾代表作的美誉。
作为一出剧情跌宕浓烈的芭蕾舞剧,《吉赛尔》首次使主演吉赛尔的女舞者同时面临“表演技能”与“舞蹈技巧”表现的双重考验。舞者除了要展现高妙的芭蕾技巧,还要同步呈现戏剧表演,并要学会调和第一幕“现实”中的吉赛尔(天真活泼)与第二幕“非现实”中的吉赛尔(哀怨忧伤)之间的性格矛盾,且不予人脱节违和之感。
尤其是第一幕结尾,吉赛尔在听到阿尔伯特订婚的消息后,那一系列由无法接受转变至气馁失望再到气绝身亡的过程,都必须由舞者丰富的面部表情变化以及精湛的肢体动作来支撑。而在第二幕中,为将吉赛尔难割难舍的少女情怀与挣扎推向极致,舞者还必须以轻盈的碎步点地、如精灵般的飘然跳跃锻造一出“维丽”独舞。此处的舞蹈语汇要求舞者去除芭蕾惯有的炫技以及急速匆忙之感,在动作上简洁柔和,表情上沉静肃穆,是芭蕾女伶能否跻身国际一流舞者的试金石。
《吉赛尔》在编舞上的另一项成就,在于把剧中的诸段群舞改造成统一的抒情整体。比如第二幕中众“维丽”在鬼王米尔达的召唤下,排成均匀行列向米尔达弯腰,随后又慢步移动,重复着舞姿“阿拉贝斯克”。在阴森飘渺的月光笼罩下,“维丽”们头戴花环,身穿透明白色纱裙,露出颀长的脖颈和锁骨,不仅在面部表情上具有大理石般冷艳的气质,在心理气质上也充满了斩钉截铁与冷酷无情,于各种平稳对称的队列结构中散发出威胁与紧张的气氛。这一创造性的群舞设计,后来被评论家称为“舞蹈向交响乐化发展的先驱”。
新西兰皇芭60周年献礼
作为新西兰国宝级艺术团体,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素以艺术形式的多样与节目编排的大胆创新而闻名。在仅有400多万人口的新西兰,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的国内民众支持数达25万之多。
2007年与2009年,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两度造访东方艺术中心,带来经典芭蕾舞剧《灰姑娘》、《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现代舞《三位体》,均取得不俗票房成绩。2013年恰逢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建团60周年,在艺术总监伊森·斯蒂费尔及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席舞者约翰·科伯格的联合操刀下,舞团决定将《吉赛尔》再次搬上舞台,并赋予其全新的时代美学。“我和约翰·科伯格都曾多次主演阿尔伯特,因此能够将这部最富戏剧性的美丽芭蕾以我们的视角搬上舞台,我们希望它能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优美动人。”曾先后担任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美国芭蕾剧院首席舞者的斯蒂费尔这样说。
此番全新版《吉赛尔》摒弃了古典芭蕾贯以沿用的华丽舞美,转而追求简约舞台效果,以在虚实之间自由切换。优质的国际制作班底为该剧提供了品质保证,据了解,该剧邀请了曾任英国皇家歌剧院服装总监的娜塔莉亚·斯图尔特,以及为60余部作品设计过舞台灯光的灯光设计师肯道尔·史密斯、北卡罗来纳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布景制作总监霍华德·琼斯等多位业界好手加盟。
作者:廖 阳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