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卖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
今年是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1903-1963)诞辰110周年、逝世50周年。小津安二郎生前留下的唯一一本文集《我是卖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中文版日前由台湾新经典出版,该书的中文简体版也即将由北京新经典引进出版。
《我是卖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为小津安二郎唯一文集,获小津家族首肯,书中精选39篇小津安二郎在各大报章杂志上的电影见解、幕后花絮,文字透露出他对电影的爱、拍片时的各种坚持。同时另收15件小津于二战期间在战地时与家人朋友往来书信与投稿文字、1篇独家专访、小津自评53部剧情作品,极有珍藏意义。
书名“我是卖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来自小津安二郎自己讲过的一句话。很多人总是问,小津为什么反复探讨家庭、婚姻、人生在世必须顺势变迁的知天命哲学,小津的回应是:“虽然有人跟我说,‘偶尔也拍些不同的东西如何?’但我说过,因为我是‘卖豆腐’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饭或炸猪排,怎么会好吃呢。”
台湾导演易智言视小津安二郎为偶像,在他为台湾版《我是卖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作的导读中称,在读完《我是卖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后,很难再将小津安二郎作为偶像。小津安二郎解释之所以会用“榻榻米角度”,是因为“地板上到处是电线,所以干脆不拍地板,将摄影机朝上。”他描写自己单身是因为“对于女孩,我不介意日本传统发型或是时髦鬈发”。八年的战争中,当兵的小津曾来到中国,他曾写到“经不起踩的婴儿就在行军队伍中天真嬉戏”。易智言说:“电线很麻烦,传统时髦都好,行军踩过华东的阿兵哥,当偶像混入了现实主义的写实,很难再当偶像。”所以易智言认为,读这本书几乎就是个“去偶像,失乐园的震撼过程。‘生活的’小津安二郎摧毁了‘偶像’的小津安二郎”。但这也正好印证了小津自己的创作理念:“只有立足于积极肯定精神下的现实主义,才能如实去看清实际存在的事物。”
小津安二郎1903年生于东京深川,1923年进入松竹蒲田片厂担任摄影助理。1927年以《忏悔之刃》步上导演之路。小津电影作品达五十四部(其中一部为纪录片),早期作品产量丰富,类型非常广泛,大多是温馨喜剧居多。战后则多为描写一般庶民生活题材的电影,其中又以《麦秋》、《晚春》、《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为其代表作。日本导演山田洋次将《东京物语》翻拍,取名为《东京家族》,该片也已于上月在日本上映。
作者:石剑峰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