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五月,听白先勇讲上海故事
2013.05.01
分享到:
  尽管作家白先勇与上海真正的交集只有儿时短短的三年,但这一切却成为他一生抹不去的底色。5月4日,根据白先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改编的同名沪语话剧将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5月5日,他还将做客贵都克勒门文化沙龙,与读者侃侃而谈“白先勇的上海故事”。昨日,白先勇在下榻饭店接受了晨报记者的专访,聊起百乐门,卡尔登,尹雪艳,金大班,白先勇十分兴奋,说不完的往事,说不够的上海。他说,《永远的尹雪艳》这个戏他不会只看一遍,一定看到过瘾为止。
  见证旧上海最后一抹繁华
  从9岁至11岁,白先勇跟随家人在上海住了近三年。让他没有料到的是,这三年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白先勇告诉记者,“千万不要低估小孩子,他们的眼睛就像照相机,只要看到,咔嚓一下就拍了下来,存档在记忆里,那是上海旧时代最后一抹繁华。我自己也没有料到,后来会成为一个作家,把这一切写进小说里。”回忆当年的百乐门,白先勇说,“它不仅是一个舞厅,更是一个高级交际的地方,带着上海那个时代的繁华,它的地板是弹簧的,那个灯也是从地上反射上去,舞台带着某种虚幻的味道。百乐门是个舞台,一出出戏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它代表了很多东西。”白先勇回忆说,“生活中,我看过类似尹雪艳这样的人物,她们讲话是好听,摇把扇子也好看。1949年她们到了香港、台北后,还在那里维持着从前生活的样子,讲上海话,吃上海点心。上海的腔调,就是上海人讲的‘派头’。”说到兴奋,白先勇还会蹦出几句上海闲话。
  对于即将上演的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白先勇甚是期待。“这个戏有歌有舞,有一场是尹雪艳满场飞,旗袍长衫翩翩起舞,有味道的,徐志摩当年也是穿长衫跳舞的,肯定好看。”白先勇对于戏里张叔平的旗袍设计也充满期待,“那时候上海旗袍领风气之先,比香港还早。张叔平这次一口答应,因为他也很想把老上海的造型恢复过来。”
  和平饭店抓回“老上海味道”
  白先勇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上海地图,小时候住过的汾阳路,当年爱去的百乐门、美琪、国泰、大光明,还有读过的南洋模范小学。“1987年我回上海寻旧,当时我是复旦客座教授,在上海住了两个月,把过去在上海呆过的那些地方都跑了一圈。那时觉得上海老了40年。霓虹灯很少。但我那时就预言,上海是长江龙头,龙一抬头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上海人一定不会甘于这样,给它一个机会,一定会把它的辉煌重现。”上海的发展果然如白先勇所预言的那样。不久前,白先勇又去了和平饭店。“我小时候去那里吃过西餐,那是上海最贵的。当时对面的浦东还是渔村呢。1987年我回上海时去过,觉得很没落。最近重新装修了。装得很好,真的是把老上海的味道抓回来了,很尊重当年的细节。包括舞厅,做得很好,味道都对了。”
  白先勇非常怀念他的好友、刚刚去世的上海作家程乃珊,遗憾的是,程乃珊没能等到《永远的尹雪艳》上演的那天。克勒门文化沙龙创办者之一陈钢在微博上感叹:“乃珊走了,但她所介绍给上海的白先勇先生和他的《永远的尹雪艳》来了。所幸,他们都是上海故事的书写者。”
 
作者:徐颖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