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女作家的幸福执迷症
2013.05.15
分享到:
  这世上有把五个儿女都送去孤儿院的卢梭,行过走过不认女儿的成龙,也就有33年不认儿子的亦舒。
  旅居德国的艺术家蔡边村拍了一部《Mother’sDay》入选欧洲各大影展,写的是他寻母的过程。这本来是件艺术圈的事情,但偶然被香港媒体发现,惊天大爆料,“亦舒三十年不理亲生儿子”狗血故事,“母亲节”A1版出街。“狂恋男影星抛子而去”的自私母亲竟然是香港言情祖师奶奶——— 这对素来刻薄清高过人的女作家还真是颇有点讽刺。
  亦舒早年与画家蔡浩泉相恋,19岁怀孕生子,三年之后即告破裂,独生子归蔡浩泉抚养。最初几年偶有探望,但随着蔡浩泉另娶,亦舒狂恋明星岳华而渐成陌路。亦舒从来不提这儿子,她的侄儿甚至在专栏中讽刺“怕这儿子问她要钱”。有关这场失败的婚姻,亦舒的哥哥倪匡表态:“我不怪蔡浩泉……亦舒的脾气不好,男人受不了,乃人之常情。”蔡一生都是一个落魄文化人,“喝了别人三辈子才可能喝得完的酒”,亦舒本人对他的评价是“才华他是有的,只是稍欠人格。他多疑、暴躁、妒忌、忧郁、自觉受了许多委曲、怀才不遇,他要叫所有接近他的人吃苦。”生孩子的时候,这对暴烈男女都还是孩子,儿子由祖母照管,十几岁独身去了德国。有网友回忆见过年轻时代的亦舒儿子,“清秀忧郁,一脸落寞”。
  儿子是无辜的,片子拍出来还一再担心母亲会不会受到伤害。生而无母是人生至大遗憾,而最遗憾的是他寻母到温哥华巧遇母亲,竟然没有得到母亲的一个拥抱。儿子不想问年过60的母亲要钱,只有“一箩筐话要问她”,但如果他仔细看过亦舒的小说,母亲的劝告都写在了书上:“许多事,过去就让它过去,多说无益。”
  亦舒经历惨败恋爱,好不容易相亲港大教授结婚,四十多岁搏尽老命生了一个宝贝女儿,对女儿如珠如玉。她不是不能爱孩子,只是她更爱自己,“聪明人从不报复,他们匆匆离去,从头开始。”亦舒的文友杜杜写亦舒:“喜欢得最长久的一件事是幸福。假如她诉苦,不满,不停地写稿,见朋友,躲起来,努力挣扎,只因为她依然在盲目而不可理喻地追求幸福。这或许是她唯一不自觉的事,而推动她追求幸福的,是在她心里的那一点疯狂固执的忧伤,坚不可移。”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衡量女作家的幸福只有惟一的一种蓝图,她又如何能接受一个破碎婚姻的副产品。在带着儿子再嫁备受责难的东方社会,不认儿子的无情女人就特别多,电影《人证》里的妈妈,真实生活里我母亲的师范同学……每一个好不容易从一段血肉模糊的感情里挣脱出来的女人急不可耐地要抹掉一切从头开始,活生生的儿子就成了她们最想抹掉的现实。人们哗然于女作家的无情,大约因为这世间母爱是人性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这世上有把五个儿女都送去孤儿院的卢梭,行过走过不认女儿的成龙,也就有33年不认儿子的亦舒。人性既懦弱又复杂,人生既漫长又曲折,男女概不例外,不是所有亏欠的感情都终有一天需要偿还,所以,我们都知道最伟大的智慧只有四个字,“接受无常”。
 
作者:黄佟佟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