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穿越时空 仰望伟人 纪念莱蒙托夫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在沪举行
2014.09.26
分享到: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作家和诗人。在其短短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许多著名抒情诗、长诗、小说和戏剧。莱蒙托夫的文学创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且对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9月18日下午,由上海翻译家协会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纪念莱蒙托夫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宾馆隆重举行。俄罗斯联邦驻沪总领事安德烈·斯莫罗金,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分别致辞,原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夏仲翼,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郑体武,资深翻译家冯春、徐振亚、何敬业、娄自良、薛范、裘因、杨伟民、吴国璋、葛崇岳等以及各新闻媒体和俄罗斯文学爱好者们共同就莱蒙托夫作品在俄罗斯乃至世界的影响、莱蒙托夫作品在中国的译介、莱蒙托夫诗歌作品的主要特点等话题展开研讨,共同纪念这一伟大的作家、诗人。
莱蒙托夫: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诗人
 
  资深翻译家冯春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资深编审,对普希金和莱蒙托夫作品的翻译有非常权威的认识。研讨会上,他通过对莱蒙托夫短暂生命中各个阶段的作品内容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使大家对莱蒙托夫作品的特点有了全面了解。他认为,莱蒙托夫首先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诗人,按照列宁的说法,俄国的解放运动分成三个阶段,即贵族、贫民和无产阶级革命阶段,莱蒙托夫所处的阶段正好是贵族革命阶段,所以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通过他的作品能认识他那个时代。冯春还着重提出了莱蒙托夫的代表作184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他指出,莱蒙托夫对《当代英雄》有一个定义,“《当代英雄》确实是一幅肖像,不过不是某一个人的肖像,这幅肖像是由我们整整一代人身上发展到极点的恶习构成的”。《当代英雄》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在社会当中是广泛存在的,它是19世纪30年代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冯春认为,《当代英雄》在俄罗斯文学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抒情散文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塑造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贵族青年的典型形象,揭示了造成这种典型的社会根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境界。而在当今,这样的作品同样为我们创作提供借鉴。
  资深翻译家何敬业认为,莱蒙托夫的诗歌除受阶级统治的影响外,与法国文学、法国诗歌有很大的关系。莱蒙托夫精通法文,他的诗歌创作受法国文学影响颇深。同时,他的戏剧创作也影响了法国的浪漫主义戏剧,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
  资深翻译家薛范认为,无论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或是内容,都感受到莱蒙托夫诗中强烈的沧桑感和孤独感。莱蒙托夫把诗当做自己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以诗充实和升华自己充满缺憾感的短暂生命,以诗来慰藉和激励自己寂寞又坎坷的人生历程,他的诗永远饱含着奋争的激情,充溢着生命的活力。
 
莱蒙托夫是民族的,而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
 
  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国内系统译介莱蒙托夫作品的专家顾蕴璞,虽未能亲临研讨会现场,但他还是准备了非常精彩的书面发言。他罗列了不同历史时期俄罗斯文坛精英眼中的莱蒙托夫,阐述了该研究领域的许多新论点和新发现。顾教授认为,无论是莱蒙托夫跻身俄罗斯文坛的19世纪,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还是漫长的前苏联时期,或是当今的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时期,莱蒙托夫在俄罗斯文学的发展中留有明显的印迹都是不争的事实。顾教授介绍,我国学界对莱蒙托夫的译介开始于鲁迅、茅盾和瞿秋白。鲁迅早在1907年所写《摩罗诗力说》中肯定了莱蒙托夫在奠基俄罗斯近代文学上的作用,指出他在反抗暴政上比普希金更彻底。在顾教授看来,我国对于莱蒙托夫的译介不得不提到余振先生的名字。1991年第四期《外国问题研究》上刊载了由李万春撰写的专论《中国的莱蒙托夫文学翻译与研究》,除概述近百年来我国的莱蒙托夫的翻译和研究外,首先提出了余振由于50年的辛勤耕耘已成为译介莱蒙托夫的集大成者或奠基人(的思想),他引用了比余振起步更早的莱诗的译介权威戈宝权的话“我国多年来致力于翻译介绍莱蒙托夫诗歌作品而且卓有成就的人,当推余振同志”。
  郑体武教授认为,莱蒙托夫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得到俄总统普京亲自审批,充分体现了莱蒙托夫在整个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纪念活动的开展激发了俄罗斯学界很大的热情,近年来莱蒙托夫的研究成果也相当多,也使我们对莱蒙托夫的创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拓展。
 
莱蒙托夫与普希金:俄罗斯诗歌“黄金时代”的代表
 
  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诗歌“黄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人物。当普希金因决斗而死时,莱蒙托夫为普希金打抱不平,写了一道带有诗传单性质的《诗人之死》,后被高尔基誉为“俄国诗歌中最有力量的一首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智量因身体原因无法前来参加研讨会,但他还是热情地通过视频向与会的代表致意,并通过对莱蒙托夫诗歌作品的精妙分析,表达了他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王智量教授认为,莱蒙托夫继承了普希金,而且整个俄国文学界都承认他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继承人。《诗人之死》的发表确定了莱蒙托夫在俄国文学中的地位,并且从此以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诗体小说。诗体小说有一个特点是其它文学没有的,即抒情的离题,在讲故事当中,作家突然故事不讲了,去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去了,这一点恰恰是诗体小说的特点,也是普希金和莱蒙托夫作品很大的特点。莱蒙托夫就是用诗来写故事,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而又表达思想,这份文学造诣是很高深的一点。而直到现今,诗体小说仍然是我国文学研究界或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文学题材。
  冯春认为,莱蒙托夫为普希金而作的《诗人之死》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的阶段。莱蒙托夫作为普基金的继承者,他和普希金作品中都塑造了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是19世纪30年代俄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莱蒙托夫的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得不多,特别是跟普希金比起来就更少了,但我们也有很好很全面的介绍莱蒙托夫,从解放后翻译家余振先生最早、最全面翻译莱蒙托夫的诗集,到上世纪90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七卷集《莱蒙托夫文集》,全面认识到莱蒙托夫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散文作家和戏剧家。
  夏仲翼教授认为,国内文学观念的变化和革命民族主义批评的方式,影响了对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评价。他们虽有个性差异,但从文学史角度来分析,他们代表着同一时代,他们创作的共同点是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体现了统一的社会形态。
  资深翻译家杨伟民对莱蒙托夫的戏剧创作非常感兴趣,他以《假面舞会》为例,分析了莱蒙托夫在戏剧创作上的造诣。他认为,普希金的创作更多是面向社会的,而莱蒙托夫的创作则是来自于心灵和灵魂的,充分体现在《假面舞会》的创作上。莱蒙托夫的戏剧受西方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心理斗争的描写可与《奥赛罗》相提并论,莱蒙托夫戏剧中体现的后现代主义启蒙也让大家其为叫好。
  资深翻译家徐振亚认为,作为外国文学研究者,要用平等的态度、平视的视角实事求是地分析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普希金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莱蒙托夫的贡献也很大。《当代英雄》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彼乔林这个形象的塑造非常深刻,而且对俄国文化、俄国社会、俄国历史的描写都非常生动。但在21世纪的今天,去谈论那个时代的作品和人物需要有新的视角和角度,才会得到比较公允的评价。
  研讨会气氛热烈,与会专家纷纷从自身与莱蒙托夫跨时空的对话,探讨了这位俄罗斯诗人在今天仍然值得研究的意义和地位。这位俄罗斯“民族诗人”天才作家莱蒙托夫,虽然仅在世上生活了二十七个年头,但他以四百四十九首抒情诗和二十七篇长诗攀上了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一尊“自由之子”的雕像,飘扬着一面反抗暴政的大旗,唱响了一首首昂扬的战歌!在二百年后的今天,这个伟大作家、诗人的作品同样给予我们创作借鉴,我们更应从世界的角度、从更宽的视野,更深入地了解和剖析俄罗斯文学带给当代人的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

        一个中国仰慕者的怀想
             ――纪念莱蒙托夫200周年诞辰          

               顾蕴璞

   我爱俄国反暴政长河里这不可挡的怒涛,
   我爱世界文学的夜空中这光闪闪的明星,
  我爱心灵的荒原之上这昂首挺立的青山,
  我爱上流社会人群中这倍感孤独的灵魂。
  
  他用一首《诗人之死》催生另一天才诗人,
  把无情的匕首投向熄灭“天才明灯”的专制。
  他的诗照亮了曾磨砺他一生的黑暗年代,
  他折射黑暗年代的一生却是更亮丽的诗。
  
  他的诗是一束尊严与奴性碰撞时迸出的光,
  他的诗是一团借恶魔之眼喷出的神奇的火,
  他的诗是一泓倾泻“多余人”不满情怀的泉,
  他的诗是一曲启迪自我中心者反思的歌。
  
  他是“对人生求索而不解”的同代人的知己,
  他是“奴仆的国度,老爷的王国”里的叛逆,
  他用爱的目光凝视“无语草原”和“无边森林”,
  他用恨的旋律录下“假面舞会”常客的心迹。
  他是反农奴制的拿破仑和抗沙皇的拜伦,
  他是拿起文学武器再起义的十二月党人。
  
  他是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珠穆朗玛峰,
  他是开诗化心理描写之先河的一代宗师,
  他是神奇的魔术师:把“忧伤”变成审美资源,
  他是超凡的冶炼家:用“沉思”淬砺国民素质。
  
  他被早早夺走的生命是一首没唱完的歌,
  也像他的《当代英雄》留下了不尽的弦外音。
  他那抗暴的竖琴可惊醒全球的公民意识,
  他那不屈的诗魂能根治各色精神软骨病。
  
  百年前,外患和内忧驱使鲁迅引进他的精神,
  今天,中华的复兴更需要他的“忧患”和“奋争”。
  这位稀世天才的生命火焰不能熄而复燃,
  他的思想之光和艺术之花却仍灿烂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