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文学的探索性思考 海外华人作家陈河小说《红白黑》引起内地文坛关注
海外华人作家,首届“郁达夫小说奖”、“华人华侨文学奖主体最佳作品奖”获得者陈河的小说《红白黑》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举行作品研讨会。
会上,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的话引起与会者的关注。施战军说:“在陈河的作品里有两种东西非常珍贵,一种是从上世纪80年代而来的中国文学的一个遗产,差不多被我们内地作家不再继承的遗产,带着人向何处去的那种终极思考,带着某种先锋的精神品质,这种东西在陈河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包括叙述的自觉意识;另一个方面是对文本的敬畏之心,陈河小说有个显著特征,就是不以吸引人为目的去讲故事,而是通过小说表现属于文学的、属于艺术的、属于人本身的探索性思考,让作品呈现故事之外和故事之下的深度,这是陈河非常鲜明可贵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正是今天的文学所需要的,甚至是稀缺的一种品质。”
陈河质朴的创作态度和高质量的作品获得业内人士的尊敬,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深表认同:“陈河作品的文学品质在我们这个时代非常独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文学的信念和信仰,在陈河身上保持得比较纯粹。”
《红白黑》原名《致命的远行》,于2007年首发在《收获》杂志长篇专号秋冬卷上。故事从温州卡车司机谢青因妻子死亡而被动出国,从起初想查出妻子死因,逐渐被异乡生活所吸引,萌生留下来的念头讲起,用质朴简练的语言和扎实的故事铺陈,结合中国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代背景,将上一代人的命运与遭际和当代海外移民相结合,展现了一批远行的华人红、白、黑三道渲染难辨、曲折离奇、充满戏剧化的命运。
陈河在新书发布会上讲述了自己在阿尔巴尼亚经商的经历,他和朋友合伙开一家中餐馆,经常光顾的客人中有一批偷运人口的“蛇头”,他们表面上温文尔雅,遇事则果敢冷酷。陈河和他们接触,听到了不少关于“蛇头”生意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成了《红白黑》的创作素材。
书中还有一段男主角被绑架的情节,这来自于陈河的亲身经历。在离开阿尔巴尼亚前夕,陈河遭遇当地匪徒绑架,被关在地下防空洞长达一周,几乎生命垂危。有一天,他感觉到防空洞里面有点空气流进来,好像有点青草的味道,后来又听到小鸟的鸣叫,外面就是自由的地方。面对近在咫尺的死亡,他心中忽然充满了对文学的挂念。“那时我心里有一种冲动,假如能够活着出去,一定要把这段经历写出来。”
脱险后的陈河几经辗转,通过10年的努力,成为海外小有成就的商人,然而,深藏心中对于文学的热爱始终没有消逝。10年后,他弃商从文,成为自由作家。远行的生活给了陈河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创作素材,写作灵感源源不断,短短几年接连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所涉及题材具有独特视角。
从中短篇小说《夜巡》、《黑白电影里的城市》、《我是一只小小鸟》、《去斯可比之路》,到长篇小说《沙捞越战事》、《布偶》、《红白黑》,题材广泛,时代背景和地域跨越较大。从二战期间境外华人的抗战史,到现代草根华人的传奇“蛇头”;从马来西亚沙捞越丛林到动荡的现代阿尔巴尼亚、意大利、热闹时尚的巴黎……陈河笔下的很多人物在一次次远行中经历着惊心动魄又深沉迂回的生命交响曲。过去与未来,故土与异乡,在回忆和远行中,交织出动人的生命之歌。
作者:吴越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