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扮演的小唯一句“雨雪靡靡”,让热映的《画皮2》衍生出一股“诗经热”。《诗经》中的“雨雪霏霏”,在影片里成了“雨雪靡靡”,不仅将“霏霏”和“靡靡”推上搜索热词榜,还引发了娱乐大片能不能“动”文学经典的讨论。有观众说“霏霏”和“靡靡”一词之差,意思从“漫天雨雪”变成了“淅淅沥沥”,意境完全不同,所以古诗古文不能随便改。不过,也有语言文字专家表示,表达效果是考量语言文字的标准,如果“变异”和“活用”有助于电影表达,娱乐“动一下”文学经典也未尝不可。
“霏霏”变“靡靡”,诗歌情怀变小了
引发争议的是《画皮2》中周迅扮演的小唯遭遇爱情纠结时的一段唱词。初听之下,“杨柳依依”、“知我者”、“不知我者”等唱词,杂糅了不少古诗词,感觉颇有几分古典范,为神怪题材的《画皮2》添了几分文学气质。
有细心的观众发帖指出,小唯的唱词穿插引用了《诗经》中的不少语句,其中最完整的两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引自《采薇》。只不过“雨雪霏霏”在影片中被唱成了“雨雪靡靡”。
“霏霏”变“靡靡”意思差别有多大?有人引用字典中的意思,指出“霏霏”是雨雪漫天的样子,“靡靡”则是延绵纷乱的阵雨或阵雪。对于以景写意的诗词而言,雨雪本身的大小不是重点,“霏霏”变“靡靡”的背后,是诗词意从宏大变为萧瑟残败。正是这样的变化,引发了经典被娱乐“动了”的争议。
一些原本对电影评价不错的观众听说《诗经》的“遭遇”后,坦言感觉有点拧巴。有人发帖说,《采薇》表现的是戍边官兵“莫知我哀”的大情怀,就算影片调整用词把格局“改小”,用来表现片中主人公纠结的男欢女爱也有点“不搭”。也有观众表示,改动不仅按照现代读音更为押韵,而且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靡靡”,恰恰是主人公内心“小温馨”变“小惆怅”的写照。这样的改动无伤大雅,甚至是一种活学活用。
电影业界对类似改编也持两种不同的态度,《画皮2》主创的解释是,小唯的唱词的确改编自《诗经》,在借用过程中,为了押韵和情感,才将“霏霏”改成了“靡靡”。一些电影人也表示,神怪魔幻题材本身就很娱乐,对其中的经典引用借用不必深究。不过,也有编剧对类似的改编并不认可,认为不严谨的改动,对经典是一种损伤,对读者观众会产生误导。
符合人物的改编,不妨会心一笑
古文唱词在古装片中并不鲜见,电影《夜宴》、《赤壁》,电视剧《甄嬛传》都不乏引用古诗词或者“仿古”创作的诗词。娱乐包装的影视剧究竟能不能“动”《诗经》这样的文学经典?
相比一些观众和电影圈里人的较高“审美纯度”,专业语言学者却对经典改编抱以宽容的态度。“如果改动符合影视剧中的情境,‘动一下’经典有什么关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表达效果是衡量语言文字成败的标准。“一句名言,一段诗词,如果改动一两个词,正好符合人物和情节,观众不妨给创作者一个会心的笑。”
黄霑的不少电影音乐作品,就有古诗词的影子。影片《笑傲江湖》中的“谁负谁胜出天知晓”,唱出了片中江湖大侠的豪情;影片《青蛇》中的“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缘生缘死,谁知谁知”,也暗合了故事主人公“看破红尘”的疲惫。这些唱词不仅符合影片人物的个性,而且因为浓郁的文学气息被捧为新经典。同样,影片《夜宴》中的《越人歌》,引自古文的“山有森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在片尾响起时,恰好为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命运画上句号。被导演冯小刚形容为“唱出了人与人之间最深的寂寞”。
“经典并非‘动’不得,要改可以,至少应该懂得诗词格律、用韵常识。”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正宏博士表示,要改得出彩,电影人自己需要先有文学甚至音乐底子。黄霑创作《沧海一声笑》时,改了六七稿都不满意,最终翻古书找灵感时,受《宋书·乐志》“大乐必易”的启发,将中国古乐的宫、商、角、徵、羽五音,按照音高倒序谱成“沧海笑”首句,然后一气呵成完成全篇。
“围绕经典改编的是是非非,最终能引发公众关注经典,就不算坏事。”申小龙表示。相比经典的错误,学者不能接受的是很多错误反而成了经典。比如,不问唐宋元明清,古装片里一说吃不上米饭,主人公就会拿出玉米地瓜。一般认为玉米和地瓜都是明代才传入中国成为粮食作物的,宋元之前再穷也吃不到玉米地瓜。“电影‘动一下’文学经典,可以;但是事实要穿越,想说可以有点难。
作者:王磊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