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残障翻译家为上海电影节做翻译 为写字膝盖绑肿
2015.06.24
分享到:
 
  电影节期间,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是张可平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
  现年53岁的他,17岁因颈椎骨骨折导致高位截瘫,颈部以下无法移动,双手手指无法弯曲。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从2007年开始,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做英文台本翻译,至今已坚持了9年,共翻译了12部电影。
  昨日,记者到张可平位于闵行的家中,见到了这位令人敬重的残疾人翻译家(见题图 记者 陈意俊 摄)。
  书写艰难
  走入老旧的小区,张可平的房门隐在一个极不起眼的一楼角落。推开纱门, 不到20平米的屋内,最大的家具就是一张床,这是张可平生活和工作的“战场”。
  今年,他承担了影片《捍卫普林西晋的人》(见上图)的翻译工作。该片不仅时长有2个半小时,更包含了大量社会政治学和法学方面的专业词汇,花费了他巨大的心血。由于手脚均不能自由活动,张可平无法捏笔,写字时,必须用绳子把笔固定在手指上。为了保持平衡,他还得用绳子把自己的双膝紧紧绑住。
  记者看到,捆绑张可平的绳子固定在床架的两端,他的整个身子牢牢贴住铁丝床,光看姿势就觉得很辛苦。张可平说,每次绑腿得花40多分钟时间,往往一绑就是一天,膝盖因为血流不畅,肿得像馒头。
  “为观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张可平笑笑说。
  孜孜苦学
  17岁前的张可平爱跳爱闹,是个运动高手,身体素质极佳。在一次游泳跳水时,他不小心撞到池底,造成颈椎第四第五节骨折,中枢神经损伤,颈部以下全部瘫痪,大小便失禁。
  张可平2岁时父母离异,和后母关系一直不好。瘫痪后,后母嫌他累赘,不愿照顾,放任他在医院病房自生自灭,这么一躺就是5年。“那时候特别绝望,想过自杀。我睡的那张床恰巧在抢救室里,进进出出好多病人,很多救不过来,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我面前死去。看久了,我自己倒变得不想死了。”
  21岁时,毫无基础的张可平开始试着自学英语,那时他已瘫痪在床4年多。他托人买来收音机,在嘈杂的病房内每天背单词,练发音,他心中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我想做些对别人有影响的事。”
  找到真爱
  自学10年后,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张可平开始在各大刊物上发表译作。但他花了一年多时间,翻译的第一部45.5万字的长篇小说《玻璃火蛇》最终没能出版。2002年4月11日,张可平翻译的第二部22万字的长篇小说《殒药》,终于由百家出版社出版。次年,他加入了上海翻译家协会,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翻译人生。
  命运之神似乎开始对张可平露出了笑脸,1997年,他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和通信4年的吴恩娇结了婚。妻子是他无可取代的人生伴侣和事业支持,她虽然也是位拄着拐杖的残疾人,却对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夫妻俩都会一起进行翻译工作,张可平用笔写,吴恩娇用电脑一字一句地录入,“那时候我们的话会很多,再苦再累也开心。”
  牵挂嘱托
  厄运再次降临,2010年,吴恩娇被查出卵巢癌晚期,并于2年后去世。张可平回忆说,2012年分派给他的任务是动画片《神偷奶爸》,尽管对白不难,却让他觉得心力交瘁。“我爱人直到去世还在挂念着为电影节做翻译,可惜她再也不能为我打字了。”一说到妻子,张可平泪如泉涌。
  去年年底,张可平因病情恶化入院,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的他虽然稍有好转,却已无法长时间坐着翻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但张可平不愿放弃电影节的台本翻译工作,“这是我妻子临终时的牵挂和嘱托。”
 
作者:张艺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