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外国文学进校园——中学生阅读习惯养成”2015年征文启事
2015.06.26
分享到:
  指导单位: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译文出版社
  主办单位:上海翻译家协会  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编辑部
  协办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  《中学生报》
 
  201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战争中,有远离亲人的伤痛、有诀别世界的悲壮、有愤慨上阵的英勇、有怀恋故乡的温情、有人性与使命的矛盾抉择……请围绕反法西斯战争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读后感、小说、散文、诗歌等均可。字数不限,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参赛规则如下:
  一、参赛对象:本次竞赛分初中组及高中组。
  二、评审委员由知名作家、文学批评家、各大高校学者、出版社和《中学生报》专家组成。
  三、参赛原文请按规定格式(标题:黑体二号,正文:宋体四号)A4纸打印后寄往: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3楼中学生报社,邮编200050。信封上注明:“外国文学进校园征文活动”,并标明“初中组”或“高中组”。请另页写明详尽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学校、家庭住址、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及指导老师姓名。正文内请勿书写任何与作者个人身份信息相关的文字或符号,否则投稿无效。参加评奖的原文恕不退还。
  四、截稿日期为2015年9月30日(以当日邮戳为准)。
  五、本次活动初中组和高中组各设:特等奖1名(证书及价值1000元的奖品),一等奖5名(证书及价值500元的奖品),二等奖10名(证书及价值300元的奖品),三等奖20名(证书及价值200元的奖品),优胜奖50名(证书),此外还设优秀组织奖1名(证书及价值2000元的奖品,综合组织参赛文章的质和量评出)和优秀指导老师奖1名(证书及价值800元的奖品,综合所指导文章的质和量评出)。奖品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经典文学书籍及《中学生报》赠阅。获奖证书及奖品务必及时领取,一年内未领者视为自动放弃。
  六、获奖文章将由《中学生报》择优刊登。
  七、参赛文章必须独立完成,抄袭或请他人代写的均属无效。
  八、参赛结果将公布于上海译文出版社网站(www.yiwen.com.cn)、上海翻译家协会网站(www.sta.org.cn)和《中学生报》。
  九、以上条款的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评委(按姓氏笔画)
 
 
朱振武  
文学翻译家 上海大学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
 
 
吴  洪  
文学翻译家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 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郑体武  
文学翻译家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袁筱一  
文学翻译家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   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梅子涵  
 儿童文学作家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谭晶华 
 文学翻译家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
 
 
魏育青  
文学翻译家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主任、教授、博导   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参考书目介绍
 
 
 
《布罗岱克的报告》
[法]菲利普·克洛代尔 著
刘方 译
      
  一座与世隔绝的边境小镇,一个神秘的异乡人离奇被杀,大学生布罗岱克在调查事件的过程中,唤醒了自己在二战中痛苦不堪的回忆。这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导演,文坛中坚力量菲利普•克洛代尔的小说《布罗岱克的报告》,该作品获得龚古尔奖,后又获2009年袖珍本读者大奖、2010年英国独立外国小说奖。该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后获得傅雷翻译文学奖及鲁迅文学奖。
 
 
《弗兰德公路》
[法]克劳德·西蒙 著
林秀清 译
 
  克劳德•西蒙是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参加过二战的西蒙精于对现实的描写,以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追求现实中的现实。他的代表作《弗兰德公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0年法军在弗兰德地区被德军击溃,出身贵族的骑兵队长雷克谢仓皇撤退,在途中神秘死亡。骑兵佐治探访记忆的每个角落,拼出了雷克谢残破不堪的一生。
 
 
《太阳帝国》
[英]詹·格·巴拉德 著
董乐山 译
 
  詹·格·巴拉德是当代英国公认的最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撞车》被改编为电影后赢得了1996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自传体小说《太阳帝国》曾入围美国布克奖评选,获得卫报小说奖和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由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87年搬上银幕。这篇小说讲述的是男孩吉姆在珍珠港战争爆发后,依靠飞行梦撑过集中营的日子,并最终在战争结束后和深爱他的父母团聚的故事。
 
 
 
《桂河大桥》
[法]皮埃尔·布尔 著
王文融 译
 
  《桂河大桥》是法国作家皮埃尔•布尔的代表作品,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英国军官尼科尔森在日军威逼下率部修建桂河大桥,后因无法容忍任何人毁掉大桥,竟向日军报警,并与英方特遣部队展开搏斗。皮埃尔•布尔曾有一段在亚洲生活和战斗的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远东地区的风土人情,热带丛林的异域风光,白人在殖民地的生活和心态,与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斗争。《桂河大桥》和他的另外一部作品《人猿星球》因改编成电影而闻名遐迩。
 
 
 
《广岛之恋》
[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谭立德 译
 
  以小说《情人》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的玛格丽特·杜拉斯不仅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也是非常出色的剧作家、电影导演,曾以电影《广岛之恋》和《印度之歌》赢得国际声誉。《广岛之恋》是杜拉斯创作的电影脚本,也是她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一名法国女演员在日本广岛拍摄反战电影时,与一名日本男子之间短暂的爱情,引起了法国女人对往日恋情的回忆……
 
 
 
《丧钟为谁而鸣》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程中瑞 译
 
  《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讲述1937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纷飞的战火中,历经爱情、职责、生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的故事。本书以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海明威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等。
 
 
《缓刑》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著
严胜男 译
 
  莫迪亚诺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王小波极为推崇的法国作家。他“运用回忆的艺术,唤起最难以捉摸的人类命运,揭示德占时期的人间世相”。《缓刑》是作者为数不多的记录他少年时代的小说。
  年少的“我”和弟弟寄居在这栋属于三个女人的别墅里。周遭的成人世界充满了谜题:房子为什么没有男主人?阿妮为什么整夜哭泣?洛里斯通街的那伙人在干什么买卖?科萨德侯爵是否会在半夜回到城堡?“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及至人去楼空,再无踪影?但“我”知道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因为警察来了。
 
 
《赎罪》
[英]伊恩•麦克尤恩 著
郭国良 译
 
  伊恩•麦克尤恩曾获得过毛姆文学奖,、布克奖、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他已经被公认为英国的“国民作家”,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奇迹”的同义词。《赎罪》以布里奥妮·塔利斯误会表姐遭管家儿子罗比强暴开篇,讲述了一个让人无奈、感伤的故事。时间让一切事情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再次直面罗比和表姐,布里奥妮深深忏悔。
 
 
 
《铁皮鼓》
[德]君特•格拉斯 著
胡其鼎 译
 
  《铁皮鼓》是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和版画家君特•格拉斯的代表作品,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该书已被译成数十种文字,销售了近500万册,根据它改编的故事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作者格拉斯获得了不来梅奖、法国最佳图书奖等二十余种文学奖,并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士文学院在为君特·格拉斯授奖时,称“《铁皮鼓》是二战之后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辛德勒名单》
[澳]托马斯·基尼利 著
冯涛 译
 
  《辛德勒名单》以纪实手法,刻画了二次大战时期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数百位犹太人生命的真实故事。该书作者托马斯·基尼利为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 1982年凭《辛德勒名单》获得布克奖。这部小说在正与邪、实与虚、文与史,技巧与人性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处处闪烁着过目难忘的人道主义光辉,被斯皮尔伯格改编成电影后更是横扫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凯旋门》
[德]雷马克 著
朱雯 译
 
  雷马克,德国著名小说家,一生著有十余部长篇小说。《凯旋门》是其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近代世界文坛一部著名的反法西斯作品,1946年刚一出版便声名大噪,立刻被译成15种文字,当年在世界各地销售了近千万册,并由好莱坞于1948年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轰动世界影坛。该书讲述的是外科医生拉维克逃出集中营后,杀死纳粹头目哈克,报仇雪恨,后被法国警察逮捕的故事。
 
 
《安妮日记》
[德]安妮·弗兰克 著
彭淮栋 译
 
  安妮・弗兰克,1929年生,1945年死于德国贝尔森集中营时,距离她的16岁生日尚差3个月。安妮・弗兰克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弗兰克一家经历纳粹恐怖统治后的唯一幸存者。他将余生致力传扬女儿的日记,1980年去世。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我十五岁,还不想死》
[法]克里斯蒂娜•阿尔诺迪 著
戴巧 译
 
  克里斯蒂娜•阿尔诺迪,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其成名作、具有自传性质的《我十五岁,还不想死》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的经典文学作品,受到桑多•马芮等著名作家的一致好评。在成功逃亡并定居法国后,她还创作了《女人的阴谋》等十几部文学作品。
  《我十五岁,还不想死》讲述了二战期间布达佩斯被围攻时十五岁的作者与父母及邻居避难于多瑙河畔一处防空洞里发生的故事,以及俄军攻陷首都后全家徒步逃亡至奥地利一处难民营的经历。这是一名十五岁少女的日记,作为战时文学的经典作品,书中文字见证了处于纳粹占领和俄军包围下的匈牙利普通人民的恐惧及悲惨遭遇,被誉为法文版的《安妮日记》。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佳图书之一。
 
 
 
《芬奇-孔蒂尼花园》
[意] 乔治•巴萨尼 著
王建全 译
 
  乔治•巴萨尼,意大利著名犹太裔小说家、诗人,斯特雷加文学奖、维亚雷焦文学奖、坎皮耶罗文学奖得主,其代表作《芬奇-孔蒂尼花园》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大师德•西卡改编为同名电影,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两项殊荣。故事发生在二战来临前的意大利古城费拉拉,敏感骄傲的主人公爱上了从幼年起就彼此默默注视的米科尔•芬奇-孔蒂尼,然而美丽、早慧的少女似乎已经预先洞悉了整个家族乃至犹太族群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