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悬崖猎人的哀歌》16年后终出版 中亚名作家合著
2015.08.20
分享到:
  《悬崖猎人的哀歌》,这是吉尔吉斯斯坦著名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和哈萨克斯坦著名作家穆赫塔尔·夏汗诺夫合著的长篇对话集。1999年,我国哈萨克族女作家、翻译家哈依夏·塔巴热克第一次来到哈萨克斯坦,受两位作者委托开始翻译这部30多万字的文稿。令哈依夏没想到的是,在她开始翻译后的第16年,《悬崖猎人的哀歌》 终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昨天,“2015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拉开帷幕,作为嘉宾,哈依夏说:“在开始我的发言前,我要先说说这部被5家出版社拒绝过的书。”
  出版之路比翻译更曲折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和穆赫塔尔·夏汗诺夫是中亚地区两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尤其是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其作品被翻译成了100多种文字,曾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文学产生重要影响。在《悬崖猎人的哀歌》中,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与穆赫塔尔·夏汗诺夫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谈到了故乡的魅力、先祖的礼仪习俗、民族历史和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等。“他们渴望让中国读者读到这本书。”哈依夏说,因为地缘上的接近和很多历史原因,两位作家十分希望能让中国读者读到这部对谈录并从中汲取经验。事实上,《悬崖猎人的哀歌》已被翻译成27种语言出版,让两位作者牵挂的中文版却姗姗来迟。
“翻译很困难,这部作品牵涉到的内容非常庞杂,需要很多知识储备。”哈依夏花了5年时间,于2004年完成了全书34万字的翻译。令她没想到的是,书的出版之路比翻译更曲折,“先后有5家出版社回绝了出版请求,原因各式各样。”
  漫长等待后的转机出现在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联络之后。“曹元勇(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告诉我,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关于中亚腹地有深度的文学阐述。”今年上海书展,《悬崖猎人的哀歌》 将与读者见面,73岁的穆赫塔尔·夏汗诺夫作为“上海国际文学周”嘉宾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城市。唯一让哈依夏遗憾的是,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没能等到中文版的出版,已于2008年去世。
  沪上出版社的胆识和智慧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只是经济上的,更是文化上的,因为文化最有感染人的力量。”哈依夏说,“中亚地区人民也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尊重、了解彼此的文化,文学作品的译介是很好的桥梁。”哈依夏透露,此行来沪还将与上海文艺出版社商谈“当代哈萨克斯坦文学”10卷本的翻译出版。“你问我为什么上海的出版社愿意出这类相对冷门的文学作品?这就是他们的胆识和智慧。”哈依夏爽快地说。
  哈依夏上一次来上海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她感慨:“圈内人有句话,来了上海书展就算奠定了国内一流作家的地位了。”第一次来上海的穆赫塔尔·夏汗诺夫还来不及感受上海城市的风貌,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宾馆的电视频道打开放的是歌剧”。20日上午、21日下午,穆赫塔尔·夏汗诺夫和哈依夏将分别在上海作协大厅和思南公馆“思南文学之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作者:施晨露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