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深刻诠释“士为知己者死”
2012.07.19
分享到:
  舞台上描写知识分子的话剧,阔别久矣。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知己》,是一台描写清初文人由交友而延伸至人生价值的好戏。清初科场案遭受灾祸的吴兆骞被流放到宁古塔。顾贞观为营救好朋友,违心成为宰相府门客,与宰相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设计救援之计。历经多年磨难,吴兆骞终被放归,但是已变成一个令人不齿的小人。顾贞观感慨万千,与之诀别,悲哀南归。20多年的流放生涯,磨灭了吴兆骞的人气,成就了他的奴气,顾贞观要救的是一条性命,而封建统治者要的是那颗变成了奴才的心。作者是具有古代士人风骨和情结的剧作家郭启宏,从酝酿、写作到排演,历时30年。剧作者从这个动人的友情故事中,开掘了剧中深厚的社会背景内涵。
  王育生(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知己》是具有思想冲击力和历史穿透力的剧作,以现实关照历史,以历史鉴别现实。面对舞台,观众受到感情激荡,产生古今人性的沟通和心灵的共振现象,这是难能可贵的效果。《知己》的成功,证明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方能使作品具有现代感。作者还强化戏剧的矛盾冲突,加强舞台语言的动作性。舞台上有太多精彩之笔和可圈可点之处。全剧严谨布局、首尾巧妙呼应、人物性格鲜明变化与环境影响的合理性,既遵循现实主义传统又有浪漫色彩。
邹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知己》的情节和人物境界的升华令人感动。主人公为救挚友出狱几乎牺牲了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但是,救出来的吴兆骞竟变成了趋炎附势的小人。这是全剧最强烈的戏剧性突变,让观众产生悬念。顾贞观无比失望,将多年的努力、委屈和坚持换作宽容而离去。即使听到有人讽刺吴兆骞时,仍替他说话:“宁古塔那个地方,即使我辈去了,为了生存,也未必不会变成他今日之形状。”《知己》将古代“士为知己者死”诠释得有声有色,并融入现代人的体验。剧作者的戏剧语言具有文人气质,直接影响剧作的成功。郭启宏写台词的一贯风格是:雅不避俗、文不避白、当俗则俗、文白并行、文采斐然。
 
作者:唐斯复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