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丁乃筝:终于“摆脱”了赖老师
2012.07.30
分享到:
表演工作坊《这是真的。》周末沪上公演

      丁乃筝,除了话剧导演和演员的头衔,别人最常提及她的身份,恐怕是台湾话剧导演赖声川的小姨子。在媒体介绍她时,总不忘提到她是“赖声川的缪斯女神”。她丝毫不介意赖声川这个名字给她带来的一切,更笑言自己不是什么缪斯,而只是个“老赖女郎”。 8月3、4日,她导演的表演工作坊新作《这是真的。》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与上海观众见面。“《这是真的。》有着我和林奕华的影子,但已经摆脱我们,成为纯粹的乃筝风格。惊艳视觉,令人捧腹大笑却辛酸落泪的场景,讲述男男女女对爱的追求、永恒的碰壁。”赖声川这样说。采访中,丁乃筝也坦言,这次她将呈现其作为导演的鲜明个人风格,而当记者提到她生命中这两个“重要的男人”,她同样豪不介意,“这部戏的很多批判性的确有赖老师的影子,而林奕华,他是我最好的‘女性朋友’。”
      关于赖声川和林奕华 这两人,有着特殊灵魂
      从一开始的舞台剧演员,到后来逐渐成为编剧和导演,丁乃筝这一路走得很贪心。很多人认为演员这个角色像是一个棋子,导演放在哪儿就必须呆在哪儿。丁乃筝不这么看,“其实只要遇见了解自己的导演,对任何一个演员而言都是一种幸福。他知道把你放在哪里你才会绽放光芒,演戏随之就会变成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把丁乃筝放对位置的导演,就是赖声川。学生时代,因为受姐姐、姐夫的影响,丁乃筝放弃文学专业和做老师的规划,进入表演工作坊,赖声川为丁乃筝度身订造了几个角色,让她找到了话剧表演的乐趣。而《暗恋桃花源》中的“春花”一角,让更多人喜爱上了丁乃筝。
      从演员到编剧,再到导演,丁乃筝也走过不少弯路。刚开始执导话剧的她,也曾经有过失败的经历。丁乃筝第一次担任编剧的戏,是当时表演工作坊成立以来票房最差的一部。这次滑铁卢让她更清楚地了解到了编剧和导演的压力,但她毅然继续。而后便有了1997年的《运将、黑道、狗和他的老婆们》、1998年的《绝不付帐》、2002年的《他和他的两个老婆》以及《他没有两个老婆》。这些戏剧在观众中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丁乃筝作为编剧和导演的身份也逐渐得到了认可。对于上海观众而言,去年表坊上演的《弹琴说爱》就是丁乃筝的手笔,但采访中,丁乃筝表示,这次的《这是真的。》才可以算作真正突显其在导演上鲜明风格的作品,而作为监制的赖声川也表示赞同:“《这是真的。》有着我和林奕华的影子,但已经摆脱我们,成为纯粹的乃筝风格。”
      说到赖声川和林奕华,丁乃筝说自己的戏,一定会有这两个男人的影子,“他们是有着特殊灵魂的两个人。”这么多年合作过那么多作品,说没有影响肯定是假的:“我常年受赖老师的训练和影响,从演员到编剧再到导演一路,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而谈到香港导演林奕华,丁乃筝也语出惊人:“他是我最要好的‘女性朋友’!”
      丁乃筝说,因为和林奕华合作过很多部戏,自然而然成为非常好的朋友,“我从来没有跟哪个男人聊女人的话题,可以聊到那么深刻的。如果换做林奕华在身边,这部戏里的很多话也会是他会说的话,就好像我和他在对话一样。”
      关于张爱玲 年轻时,她不是我的菜
      第一次打上“丁乃筝”标签的舞台剧作品《这是真的。》缘起与张爱玲很有关系。“我太喜欢这个标题了,这是真的,然后加上一个句点。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到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丁乃筝感叹,这才是她眼中的爱情,这也是这部戏的的创作初衷。
      “这部戏里我的个人风格会更明晰,有很多我的批判、期待和向往。我不希望用琼瑶的方式来谈情说爱,琼瑶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知道每一个人物的‘物理属性’,他或者她的家人、背景等等,整个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所有细节都会一一交代。而我选择的方式是抽象的,甚至疯狂的,我希望它的味道是充满现代都市感。”
      灵感虽然来自张爱玲的小说,但丁乃筝也坦言,张爱玲曾经并不是“自己的菜”:“灵感的确来自于张爱玲的那篇几百字的小说《爱》。‘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到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丁乃筝说这才是她眼中的爱情。“张爱玲的这些文字,烘托出的是我认为的爱情氛围,不在于讲什么故事,而是她的人生哲学,男人和女人,从开头到结尾,因缘际会最最神奇,所以我的戏也会用张爱玲的话来结尾。”而年轻时,丁乃筝对张爱玲“无感”:“其实我年轻时看张爱玲的文字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她活在那样的年代里,有很多的无奈,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在她眼里是千疮百孔的,我当时并不认同。有一次和林奕华合作的时候,我就有过一个强烈的感觉,如果是我来写那些故事,我不会那样写,我觉得如果是我的小说,里面不会有那么多的无奈。张爱玲的时代,男人女人自己可以主宰的东西很少,要靠老天安排。我的故事不是这样,现代女性可以有更多选择,我的故事里批判性会更强,不是琼瑶式的男欢女爱,也许更大程度上是疯狂的。”
      关于《这是真的。》说事实,不想讨论对错
      疯狂?如何疯狂?丁乃筝接受采访时,北京的演出刚开始,她有些焦虑,也充满期待:“这部戏技术上比较复杂,灯光、投影、悬吊,需要很多时间搭台、适应。跟过去表演工作坊纯戏剧的样式不一样,故事之外还有音乐和舞蹈的表达。视觉上,也会跟《弹琴说爱》非常不同,那部戏亲和力更强一点,没有让观众看到很强烈的我的风格。而这次讲是我的故事和我的表达方式。看起来也许不完整——舞台上有男女婚姻表面的和谐,但忽然,第三者来了,而夫妇之间,却没有当场撕破脸。我的方式会比较特别,你会看到太太在那里继续给先生做着一道甜点,看起来一切很正常,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太太整个是失控的,那道甜点变得难以下咽,原来太太在用自我伤害的方式维持着表面的和平,而那个先生是浑然不觉的,他并不了解太太内心已经在淌血。”
      故事的展开,听起来又是一场正妻对小三的控诉,道德感十足。丁乃筝说,不是的,自己不想那么教条:“然后,那个视角转到先生这边,你会发现我在戏里放了一个特别荒谬的东西进去,叫作‘爱情银行’,原来那个小三是先生从爱情银行里买来的,因为这个男人内心的声音是‘过去我的人生无趣、乏味,如果现在还不去感受痛苦、被折磨和疯狂,会不会这辈子就来不及了’,所以他去那个银行买了一个高风险的爱情。”丁乃筝说,她不想去讨论谁对谁错,也许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这是真的”。
 
作者:邱俪华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