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患小儿麻痹症,孙宝成从未体会过行走的滋味,一次偶然让他有机会走进校园,虽然只读到初中毕业,但却为他开启了新的人生画卷,并用6年时间自学考取英语大专文凭,凭借着多年的努力付出,他不仅成为多个刊物的签约作家,被称为“轮椅上的翻译家”,也收获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是旁人眼中的奇迹,却只是自己心中的“自己”:“不把自己当做残疾人,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是他衡量自己的标准。
事迹回顾:双腿重残自学成才
无法站立自学认字
孙宝成出生于1961年,在一岁多患小儿麻痹症,自此与走路无缘,与外面的世界接触成为“奢侈”,上学更成为了奢望。然而,这个倔强的孩子并未放弃。为了学会认字,从8岁开始,孙宝成利用家里报纸多的便利条件,每天对着收音机听记录新闻,听着播音与报纸一一对应着学习认字,日积月累,增长了知识,认识了许多字。
9岁时,孙宝成接触了人生中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每天仅能阅读几页,不间断地读了足有两个月,这本小说不仅让孙宝成认识了更多的字,也激发了他最原始的文学爱好。
6年自考获得英语大专学历
10岁的时候,一位老师的一次家访让孙宝成有机会“走”进了梦想中的校园,虽然他如饥似渴汲取着知识,无奈身体还是受到了影响,初中毕业后最终选择了不再上学。离开心爱的校园,并不意味着放弃学业。1984年河北省首次开设自学考试,孙宝成报考了英语专业考试。无法到辅导班学习,除了能买到教材,连大纲都找不到,仅仅有初中学历、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孙宝成只能硬着头皮反复阅读教材、整理笔记、细心体会,寻找学习重点,翻烂了四五本英语词典。6年的努力,1989年孙宝成终于拿到河北省自学考试英文专业大专毕业证。
被称“轮椅上的翻译家”
上世纪90年代初,孙宝成开始翻译科技资料,并两次获得《中国翻译》杂志社举办的青年有奖翻译比赛的鼓励奖,还获得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颁发的“残疾人自学成才奖金”。 在进入唐山陶瓷厂工作的十余年间,他也没有放弃读书学习的机会,先后帮助几家工厂翻译了几十万字的科技资料。
付出终有回报。多年的努力工作,孙宝成已经成为《读者》、《意林》、《格言》等5家刊物的签约作者,加入了河北省作家协会。近年来,他还为天天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三卷本的《大战蒙面狐》,在未来出版社出版了《伊索寓言》新译本,为《意林》编辑部翻译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的《英国语文》,成为名副其实的“翻译家”。衷情儿童文学翻译和创作。
“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文学素养,把美好的文学作品奉献给他们,是一件奇妙无比的工作和责任,我自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孙宝成已经在几十家刊物上发表了近千篇文学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儿童文学。 在此过程中,让他更为欣慰的是,他创作的5万多字的长篇童话《住在河边的小猫们》连同他创作的其他两篇童话和翻译的几十篇小童话于2013年8月出版了22万字的童话集《住在河边的小猫们》。
人物回访:
专心致力于作品创作
“这几天都是在想,还没有真正提笔写。”1月5日,记者与孙宝成联系时,他说自己最近也有些“憋得慌”。孙宝成告诉记者,不久前,上海一家文化公司联系他,提出该公司将新创刊一份儿童报纸,希望请他帮忙翻译一些作品,交流过程中,他将自己的一篇原创作品发给了对方,没想到对方很认可,并希望他能创作系列作品。
孙宝成说,他多年的愿望就是创作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所以他很珍惜这次机会,从双方基本敲定起,他就把创作这个系列作品当成了最重要的工作,“创作还是有挑战性的,要么不做,要么做好。”
除了工作上的成就,孙宝成幸福美满的家庭也是慕煞旁人。在所有人的目光,他拥有着完美的爱情,妻子孙巧云不仅小他十岁,而且美丽贤惠,如今两人的儿子已经上大学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夫妻俩笑声朗朗,不时提起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趣事,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幸福,更有着别人羡慕的默契。
1995年,孙宝成和孙巧云通过《中国残疾人》杂志相识。经过将近一年的书信往来,孙巧云离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家来到唐山。“我也有轻度残疾,但从外表几乎看不出来,与他结婚我不仅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连他的许多亲友也都对我们的未来表示怀疑。但是,我对自己的选择并不后悔。”孙巧云说,开始的时候,每逢她用轮椅推着丈夫出门,人们都是用疑惑不解的目光看着他们,如今三口人走在路上时,附近熟悉的人们目光中都是敬佩。
“我们没有携手出行的浪漫,经济上也不宽裕,虽然两个残疾人组成的家是‘残缺’的,但我觉得只要怀着真诚和爱心,做到相互谅解和尊重,彼此取长补短,残疾人组成的家庭同样会是幸福而完美的。“孙巧云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家庭生活。
人物心声:
看重作品的社会意义
“我觉得童话作品应该有想法、有针对性,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体会到美,认识到人生中经常会碰到很多困难、挫折。”孙宝成说,可能跟他自身的经历有关,他很关注
孩子的挫折教育,“希望我的作品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将有益的精神食粮送给孩子们。”
孙宝成说,他认为作品创作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社会责任感,让孩子们通过阅读作品能够从益智品质上认识到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这才是文学创作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