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日前发布《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2年度)》,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民的阅读状况呈现出信息极为丰富、多元和新媒体发展迅速背景下的诸多特点。
调查显示,86.63%的被调查者认为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作用“非常重要”、“比较重要”和“越来越重要”,而在信息获取的几个主要途径中,“网络”、“电视”和“报纸”的比例远高于其他选项。
50%以上的选择者利用媒介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时事新闻、观点和思潮”、其次是“工作和学习的有关信息”,位居三、四、五位的依次是“休闲娱乐信息”、“生活/消费资讯”和“提高修养”。
在首选的阅读方式中,对“传统(纸质)阅读”的选择达到了56.69%,“网络阅读”为32.06%,“电子终端阅读”则为10.66%,传统(纸质)阅读方式仍占据优势地位。有65.16%的市民购买纸质图书的周期是“三个月”一次,其中又有24.12%人群购买周期为“一个月”一次。
选择纸质阅读的原因主要与阅读的质量和要求相关。有将近70%的受访者认为纸质阅读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而绝大多数受访者将纸质阅读与阅读的深度联系在一起。例如,选择“考虑资料的权威性、学术性”和“需要深度阅读”的比例皆超过30%,其它的理由还有“篇幅长、文字比例大的材料”、“专业性强”、“难以理解的材料”等。数字阅读优势也很明显,“来源广、信息丰富”、“获取便利”和“收费少甚至不付费”是受访者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不过,无论是数字阅读还是纸质阅读,“文学类”作品都是消费者的首选。纸质阅读居于前五位的图书种类依次为“文学”、“历史”、“日常生活”、“经济、管理”和“心理”。而在数字出版物不同阅读种类喜好程度的选择中,居于首位的也是文学类图书,比例达36.6%,其后依次是“百科”、“报纸”、“期刊”和“学习参考或工具书”。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还发现,在出版物众多的信息时代,“找书难”、“找书苦”现象明显增多。19.25%的受访者抱怨“找不到感兴趣的书”,10.08%的受访者“不知道该读什么”。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如果能向读者更精确地传播图书信息,建立更多有公信力的荐书平台,阅读市场还有极大的增量空间。
作者:吴越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