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译家谈:译协举办题为“40年来日本文化形象在中国的演变”讲座——徐静波
2018.09.17
分享到:
 
 
  9月15日下午,由上海翻译家协会与长宁区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上海译家谈文学沙龙(第26期)邀请到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徐静波教授,与现场读者一起回顾40年来日本文化形象在中国的演变历程,跟大家一起来交流他所理解的日本文化的真正内涵。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恰好在40年前,《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了。随着改革开放路线的推进,中国也终于打开了观察日本、接触日本的窗口。差不多可以说,日本的影迹,一直投射在中国人40年的岁月历程中。渐渐涌入的日本电影、歌曲、电视剧、家电产品、文学翻译、动漫、时尚、游戏……,差不多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如今,人们又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来到这个岛国,来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东邻的文化,从初时的陌生、混沌的意象,到渐渐清晰和立体的存在。
  徐教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自身成长经历就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一路走来,徐教授首先从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入题,从考入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讲述自己从事日语学习、翻译与中日文化比较的多年经历与感悟,来引出日本文化进入中国社会与民众生活的主题。随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特别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整个90年代,日本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动漫形象、流行音乐与时尚理念在中国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而随着中国人的收入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很多人也是通过日本的旅游对这个国家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徐教授以自己的角度谈了对日本文化在中国变化、流行的思考,并认真回答了现场读者的提问,对于我们的邻国,我们必须以冷静的头脑与充分全面的角度去看待文化现场与文化现场背后的文化价值观,以简单的“二元判断”不是一种正确理解当下中日文化交流的心态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