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讲座报名|“中国:异域想象”之西方园林宫殿和诗歌的中国元素:博览天下之璀璨与淡泊,中国风吹过的时光总引起悸动
2018.10.30
分享到:

时  间:2018年11月7日(周三)19:00
地  点:文艺会堂(延安西路200号3号楼4楼第2会议室)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直接报名
 

 
交  通:地铁2号线和7号线静安寺站1号出口,步行约10分钟,距离约568米。
报名成功并参加讲座者将每人得到《中国:异域想象》华美诗集一本,包括39首来自英美日俄法等国的著名诗人优美诗歌。
 
 
讲座现场还将看到多幅西方文物(包括园林、宫殿)图片,中国的园林风格、瓷器、玉器……遥远的来自东方的收藏,代表着异域的古老文明和生活美学,带给诗人无限的灵感和无边的想象。在旅行成本高昂的几百年前,唯有这些珍贵的礼物激发的文字,穿越百年,回到中国。
13世纪末,一部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马可•波罗游记》风靡欧洲,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在中国——当时东方最富有的国家的所见所闻,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后来开辟新航路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在文学界、史学界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作用。从16世纪开始,欧洲就刮起一股强劲的中国风,从丝绸、瓷器、家具、园林到诗歌、音乐、戏剧、哲学等等,中国文化从物质到精神层面为欧洲上层阶级从宫廷到贵族所追捧,并直接影响到当时的审美趣味和时尚风格。
事实上,千百年来中国元素一直在外国诗歌或外国文学中闪烁,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西方对中国的认知,不断变幻的中国形象持续在文明和野蛮、光明和黑暗、先进和落后间摇摆;同一个中国出现在西方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诸多文本,大多源自诗人、作家的臆想而来,缺少对中国真相的刻画,却真实地反映出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想象。


主讲人
 
 
海岸,诗人,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英汉医学大词典》主编,兼复旦中澳创意写作中心/复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员,上海译协“STA翻译成就奖”获得者。著有《挽歌》(长诗)《时光,像一座奔跑的坟墓——狄兰·托马斯诗歌翻译与批评》(即出);译有《狄兰•托马斯诗选》《贝克特全集:诗集》(与余中先合译),编有《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中国当代诗歌前浪》等。
 
 
赵琳,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师。曾任伦敦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系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国艺术史、物质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元明工艺美术风格流变——以青花瓷为主线》,发表论文《走访英国的世界遗产——布莱尼姆宫》、《元青花艺术的外来影响新探》、《从蔡襄〈茶录〉看宋代茶事》等。    主讲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唐宋物质文化专题研究》;主讲本科通识核心课《文物赏析与体验》、人文基础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和《东西方美术巡礼》、《中国文物考古元典导读》等课程。曾荣获“复旦大学MOTOROLA奖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