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属处知悉,原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原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夏仲翼同志因病于2023年5月28日04点40分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2岁。惊闻此事,我会广大会员陷于巨大的悲痛中。夏仲翼教授曾任我会第三届会长及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为上海翻译家协会的发展、上海的文学翻译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在会员的心中,他是睿智的师长,是温暖的明灯。谨在此代表全体驻会同仁和广大会员向家属表示沉痛的哀悼和诚挚慰问!
夏仲翼教授,1931年11月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1978年以来曾任复旦大学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外文系副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苏联文学兼聘博士导师。
夏仲翼教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工作,开设过《欧美文学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潮流》、《当代苏联文学进程》、《俄罗斯长篇小说》、《外国文学理论及文艺学方法论问题》、 《欧美小说艺术研究》等多门课程。他的课程注重理论归纳、材料更新、讲究细致的观察,独立的见解,因而深得好评。
从1978年以来,夏仲翼教授结合教学的专题研究,着重在欧美文学的总体文化思想发 展的背景上考察具体的文学时期、现象、作家和作品,同时对文学发展的内在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他从小说艺术角度所写的一系列俄罗斯作家研究的论文,如《托尔斯泰长 篇艺术的发展》、《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窥探心灵奥秘的艺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 写的《费 ·米 · 陀妥耶夫斯基》都显示了他独特的研究视角。论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和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在国内第一次介绍、应用了长期“冷落的苏联著名文学理论家米 ·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引起了研究界对这一理论的注意。近年来他专注于当代外国文学理论和文艺学方法论的研究,论文《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论问题》、《论文学批评观念》都对文学批评和方法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夏仲翼教授关于外国文学总体研究的思想反映在他撰写的作家、作品、文学思潮、现象的研究论文中。《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评析》、《当代苏联文学进程》、《中国式的象征主义》等一系列文章都表明作者对文学的历史联系、时代影响、本体机制作用的看法。
教学科研之余,他也从事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的翻译工作,译作有苏联当代作家维 · 阿斯塔菲耶夫的国家奖获得作品《鱼王》、《牧童和牧女》,叶 ·札米亚金《小城轶事》,雷巴柯夫《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等长篇和中篇小说,以及一些文学论著。
他曾任上海翻译协会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全国苏联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顾问,《辞海》外国文学分科主编及《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二十世纪欧美文论丛书》编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