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是清一色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舞台下则是“奢华”的国际级专业观众阵容。昨晚,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推出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 揭开面纱。
备受瞩目的委约作品《上海·梦》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进行全球首演。来自全国不同城市的9名年轻艺术创作人才,一个晚上集中展示了7台原创作品,涉及戏剧、舞蹈、音乐及跨界等多个领域,颇具实验性和当代性。在散场后的交流酒会上,包括李泽宇、赵磊、尹昉等在内的表演者和创作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艺术节交易会的嘉宾们都饶有兴致地和他们进行交谈。而这台演出之后,艺术节还将继续为这些青年艺术家寻找机会,为他们搭建走向国际舞台的平台。
新人原创 大师引路
"委约青年艺术家"是国际上不少艺术节的常设项目,但对年轻的上海国际艺术节而言,此次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艺术节中心采取公开委约、专家选拔的方法,经过北京和上海两地工作坊的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音乐类秦毅团队、蒙柯卓兰、田景伦、李泽宇、赵磊,舞蹈类尹昉、罗月冰、董杰,戏剧类王翀等年轻人接受委约创作。
经历了近半年的筹备运作和打磨,7台作品终具雏形。艺委会主席谭盾和制作人韩江从一周前坐镇,每日在剧场驻扎超过14小时指导排练。昨晚的首次亮相中,7台作品可谓个性十足,充满当下感,整体呈现出“观念新、角度深、梦想远”的特质。
昨晚首先登场的,是音乐新媒体剧场《意镜》,以多媒体效果为依托,通过戏曲表演元素的介入、将打击乐演奏、多声道电子音乐结合。董杰与赵磊创作的二胡肢体剧场《关雎》,则创造性地将二胡演奏与现代舞语汇巧妙融合。而蒙柯卓兰的室内乐《死亡与少女》运用马头琴、呼麦、大提琴与打击乐等民族和西洋的音乐元素,营造了全新的音乐感受。中央音乐学院优等生田景伦的一曲《三句半》,兼具中国文化元素和现代气息的表现手法,而年仅16岁的天才小提琴手李泽宇“炫技般”的演绎,艺惊四座。
此外,另两部作品在艺术探索之余也紧扣了“上海梦”的主题元素,王翀的影像戏剧《海上花2.0》以上海话为声音底色,在舞台上架起4部摄像机,将舞台表演和影像同时以不同面貌呈现在舞台上,别具观感。而尹昉的现代舞《底片》,草纸垂地,铺就出舞台简约,用极具个性的舞蹈语汇呈现出上海弄堂中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状态和相互关系。
演出码头 原创源头
虽然满台都是初出茅庐的艺术工作者,但在昨晚的小剧场里,却蕴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林肯中心艺术节、爱尔兰都柏林戏剧节、捷克“布拉格之春”艺术节、国际演出经理人协会、英国南岸艺术中心、英国青年维克剧院等国际一流艺术机构和知名经纪公司的负责人都应邀前来观看演出。
艺术节中心让这些世界级的业内观众凭借自己的专业眼光,挖掘出最具潜质的青年才俊。该项目的顾问、国际资深制作人苏国云看完演出颇感兴奋,在他看来,每一部作品都很具个性思维,充满了年轻艺术家的特点。而经常带着作品走向国际的川剧表演艺术家田蔓莎也十分赞赏这一年轻人的举措,在她看来,虽然这些作品并不尽善尽美,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了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事实上,艺术节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为这些年轻人从艺术节走向世界舞台探索一种新的可能。记者了解到,这场演出之后,艺术节将挑选三至四部作品参加爱丁堡等国际艺术节的演出。而在李泽宇惊艳四座的演出之后,艺术节已经有意明年为他度身打造一场音乐会。这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就读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的小提琴神童,曾被小提琴大师祖克曼惊呼为“天才”,。
对于这个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领衔参与的艺术家谭盾表示:“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一个中国面向世界的平台,有必要推出年轻的‘中国好声音’,年轻艺术家也有责任让世界听见中国的未来。”而艺术节的艺术总监刘文国这样解释了这个计划的初衷:“世界上成熟的艺术节都有自己的委约创作和青年扶持计划。上海国际艺术节既要成为中外艺术作品云集的‘码头’,也应该成为中国原创作品的‘源头’。”
作者:潘妤、陈晨 来源:东方早报